期刊简介

               本刊专门报道药物不良反应及安全用药,其内容密切结合临床,学术性与实用性。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8-5734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4015/R

邮发代号: 2-420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1999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300.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 杂志名称: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8-5734
  • 国内刊号:11-4015/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期刊收录: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万方收录(中),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知网收录(中)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07年第1期文章
  • 参芪扶正注射液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中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参芪扶正注射液在局部进展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中的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收集2000年1月至2005年12月126例局部进展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患者的临床资料.126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61例)、试验组(65例).对照组应用CEF治疗方案(CTX500mg/m2,d1,8;EPI50mg/m2,d1,8;5-Fu500mg/m2,d1,8),试验组采用CEF治疗方案加参芪扶正注射液(2......

    作者:代志军;王西京;康华峰;管海涛;刘小旭;宋玲琴;程冲;纪宗正 刊期: 2007- 01

  • 恩替卡韦与拉米夫定对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作用与安全性的对照研究

    目的:比较恩替卡韦和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抗病毒作用与安全性.方法:33例未经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恩替卡韦组(16例)、拉米夫定组(17例).恩替卡韦组与拉米夫定组的剂量分别为0.5mg/d和100mg/d.疗程为48~96周.观察两药对HBVDNA、ALT、e抗原/e抗体血清转换的影响及其所致不良反应.结果:在治疗24周和48周时,恩替卡韦组和拉米夫定组未检测到HBVD......

    作者:蔡晧东;马秀云;曹传梅;徐艳利;卜志军 刊期: 2007- 01

  • 黄芪对苍耳子肝毒性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黄芪对苍耳子肝毒性的影响.方法:65只雄性昆明小鼠分为5组(每组13只)∶1∶1组(苍耳子5g/kg加黄芪5g/kg)、1∶2组(苍耳子5g/kg加黄芪10g/kg)、2∶1组(苍耳子5g/kg加黄芪2.5g/kg)、苍耳子组(苍耳子5g/kg)及对照组(生理盐水).连续给药4周,每周测1次体重,末次给药后检测血清AST、ALT水平,计算肝脏指数,测定肝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

    作者:刘树民;姚珠星;张丽霞 刊期: 2007- 01

  • 促红细胞生成素对慢性心衰患者血栓风险的影响

    目的:研究促红细胞生成素对慢性心衰患者血栓风险的影响.方法:43例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轻度贫血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组(22例)及对照组(21例).EPO组患者给予多糖铁复合物胶囊150mg,2次/d加EPO每周10000~15000U.对照组患者给予多糖铁复合物胶囊150mg,2次/d.血红蛋白目标值为135g/L,疗程为3个月.治疗3个月后,用ELISA法测定4种血栓分子标......

    作者:骆雷鸣;李妍涵;顾杰;刘丽;杨雪;朱兵;曾强;陈敏芝;吴红梅;叶平 刊期: 2007- 01

  • 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合理性调查

    目的:调查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以提高合理用药水平.方法:对我院2006年3月948例住院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948例患者在抗菌药物1841次的预防性使用中,合理1039次(56.44%);基本合理189次(10.27%);不合理613次(33.29%).不合理用药的主要表现形式为:用药时间过长,给药时间不当,剂量过大,选药不正确,非适宜指证,......

    作者:张京利;赵霞;马文晖;王力红;王桂珍 刊期: 2007- 01

  • 住院患者抗菌药相关性腹泻44例调查分析

    目的:调查我院抗菌药相关性腹泻发生情况.方法:对2005年1-6月44例住院患者的抗菌药相关性腹泻进行回顾性调查和分析.结果:抗菌药相关性腹泻占同期感染性腹泻的41.5%.以老年患者、肝肾功能异常患者为主.常见致病药物有:左氧氟沙星、头孢哌酮/舒巴坦、克林霉素等,均为静脉滴注给药.抗菌药相关性腹泻快出现在用药第2天,经抗真菌药物、微生态制剂治疗7d后患者症状消失.结论:静注抗菌药物可引致腹泻,因此......

    作者:齐晓涟;张京利;马文晖;王育琴 刊期: 2007- 01

  • 马兜铃酸肾病研究的新进展

    根据近年有关研究和报道对含马兜铃酸中药的毒性成分、马兜铃酸的代谢、马兜铃酸肾病的发病机制、临床特征及其诊断方法进行综述,旨在对马兜铃酸的毒理学及马兜铃酸肾病的诊治加深认识.......

    作者:周娜;李晓玫 刊期: 2007- 01

  • 选择性和非选择性非甾体抗炎药安全性的新信息

    近年,选择性和非选择性的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安全性一直在被研究和评价.2000年,选择性COX-2抑制剂可能增加严重心血管血栓事件(如心肌梗死或卒中)受到人们关注.......

    作者:《药物不良反应杂志》编辑部 刊期: 2007- 01

  • FDA 2006年药品安全性警告

    ......

    作者: 刊期: 2007- 01

  • 感冒药所含PPA可增加出血性卒中危险

    美国FDA于2000年11月6日发布了耶鲁大学关于PPA(苯丙醇胺)与出血性卒中相关性的研究报告,其结论为:食欲抑制药中的PPA(感冒咳嗽药中的PPA也有可能)是女性出血性卒中的一个独立的危险因素.......

    作者:《药物不良反应杂志》编辑部 刊期: 2007-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