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专门报道药物不良反应及安全用药,其内容密切结合临床,学术性与实用性。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8-5734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4015/R

邮发代号: 2-420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1999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300.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 杂志名称: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8-5734
  • 国内刊号:11-4015/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期刊收录: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万方收录(中),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知网收录(中)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08年第4期文章
  • 阿莫西林致肾损害的医学文献回顾

    目的:调查阿莫西林所致肾损害及其临床特点.方法:收集1979年至2007年医学文献中阿莫西林所致肾损害的病例报告,对阿莫西林的用法用量,不良反应发生的时间和临床特点进行分析.结果:阿莫西林所致肾损害患者为32例.其中男性11例,女性21例,平均年龄(38.95±23.53)岁.阿莫西林单用16例,与其他药物联用9例,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7例;静脉给药21例,口服给药9例(另2例给药途径不详).3......

    作者:毛璐;李静;甄健存 刊期: 2008- 04

  • 拉米夫定治疗期间15例妊娠妇女母婴HBV传播及婴儿发育的回顾性调查

    目的:调查拉米夫定治疗期间妊娠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妇女母婴HBV传播及婴儿发育状况.方法:收集我院2002年1月至2007年6月15例应用拉米夫定治疗期间妊娠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妇女的资料.调查分析母婴的肝功能和HBVDNA水平,妊娠并发症以及婴儿发育状况.结果:15例HBV感染妇女年龄为27~32岁(中位数29岁),其ALT和HBVDNA分别为86~405U/L和6.03×105~2.67×107拷......

    作者:刘敏;王玲;李萍;蔡晧东 刊期: 2008- 04

  • FDA强化氟喹诺酮类药物增加腱炎和肌腱断裂风险的警告

    为进一步评估氟喹诺酮类药物增加腱炎和肌腱断裂的风险,美国FDA近对有关医学文献和不良反应报告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氟喹诺酮类药物与腱炎及肌腱断裂有关,而且,尽管之前发表过类似警告,但仍然不时收到这类报告,并有所增加.......

    作者:沈江华 刊期: 2008- 04

  • 吗替麦考酚酯、麦考酚酸与进行性多灶性白质脑病相关

    据报道,全球有17例进行性多灶性白质脑病(PML)和吗替麦考酚酯(mycophenolatemofetil)或麦考酚酸(mycophenolicacid)相关.PML是一种罕见的中枢神经系统进行性亚急性脱髓鞘病,常发生于因疾病或药物引起免疫系统抑制的患者,由JC病毒活化引起.......

    作者:沈江华;唐静 刊期: 2008- 04

  • 白蛋白临床不合理应用及其使用指征

    白蛋白是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的主要蛋白,用于烧伤、急性严重的白蛋白丢失及低血容量性休克.但近年来临床普遍存在白蛋白不合理应用的现象,如:用于补充营养、提高免疫力、促进伤口愈合、作为扩容剂用于常规补液治疗等.实际上,输注白蛋白虽然可以提高血清白蛋白水平,但并没有改善患者原发病的治疗效果,也不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或改善临床预后.有研究报道,使用白蛋白治疗危重患者每100例会增加6例死亡,提示白蛋白可能会......

    作者:吴国豪 刊期: 2008- 04

  • 粘菌素的临床应用新进展及其不良反应

    粘菌素为多肽类抗生素,在20世纪60年代用于治疗革兰阴性菌感染.但在20世纪80年代,粘菌素因其毒性反应以及一些新抗菌药的出现而几近弃用.然而,近年多药耐药革兰阴性菌感染的增多促使粘菌素再次用于临床.研究表明,粘菌素对多药耐药革兰阴性菌,特别对多药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所致感染(如肺炎、菌血症、假体关节感染、尿路感染等)有良好疗效,临床有效率为66.7%~87%.粘菌素的不良反应主要为肾......

    作者:李然;王睿 刊期: 2008- 04

  • 特比萘芬引致的肝损害及防治

    特比萘芬为丙烯胺类抗真菌药,口服用于治疗指甲、皮肤真菌感染.特比萘芬的常见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但近年时有肝损害报告,严重者可导致死亡.特比萘芬的肝损害机制可能和其抑制细胞色素P4502D6有关,也可能是其代谢产物特比萘芬烯丙基乙醛的直接肝毒性所致.本文通过检索PubMed、Reactions及CNKI数据库收集到40例特比萘芬所致肝损害病例.40例中男性13例,女性27例,年龄为24~75岁,特......

    作者:刘龙;景宝洁;吴璐 刊期: 2008- 04

  • 药源性睡行症的常见致病药物及防治

    睡行症是一种在睡眠中出现的以行走或其他异常行为或活动为特征的睡眠障碍(sleepdisorder),通常发生在非快速眼动睡眠的慢波期.由药物引起的睡行症称之为药源性睡行症.引起药源性睡行症的常见药物有镇静催眠药、抗精神病药物以及抗抑郁症药等.据称,药源性睡行症的发生由多因素所致,包括既往睡行症发作史,应用增加慢波睡眠的药物以及体内外刺激.药源性睡行症的发生机制尚不清楚,有人认为是某些神经递质如5-......

    作者:武力勇;贾建平 刊期: 2008- 04

  • 内科常用药物相关的急性肾衰竭

    药源性急性肾衰竭(DARF)是指药物引起的以急性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及氮质血症为主要特征的一组临床综合征.DARF是一种常见的药源性疾病,约占肾实质性急性肾衰竭的19%~40%.其临床特点是在用药数日或数周内出现少尿或非少尿型ARF,部分患者可同时出现药疹、药物热、贫血、肝功能损害、神经系统损害等表现.DARF常见的临床病理类型有急性肾小管坏死、急性间质性肾炎.DARF的发病机制主要为药物......

    作者:刘园梅;李晓玫 刊期: 2008- 04